最近想离开 cursor,完全转投 Windsurf

因为用 cursor 经常爆仓,所以也订了 Windsurf。

但后来很少用 Windsurf,因为之前 agent 模式用着有点难受,尤其一份源文件突破 500 行代码的时候,它就开始乱看跟乱搞了。

你都不知道给它添加 context 的意义是什么,经常偷懒不看,即便明确指明某处代码需要参考都无用……还有经常的说无法修改文件的问题,糟心。

但如今 Claude 3.7 出来之后明显感到不一样,当然也和 Windsurf 自己积极更新有关,现在使用下来明显感到,Winsurf 的代码助手,起码达到了老实,又聪明的程度。该参考的代码,勤勤恳恳地去参考,遇到不懂的,也会好好地翻看和参考。

现在可以说,给 Windsurf 添加 context 是很有意义的,因为添加了它肯定看,肯定参考,来回回地,看着它自己调优和纠错。

Claude 3.7 + thinking,这个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很强,但在 cursor 下的表现同比 Winsurf,有差距。最关键的还是,我刚才说,cursor 下的大模型,真的不愿意参考你之前写的代码,能偷懒就偷懒。尽管它看上去挺快的,但出错的概率也大。Windsurf 就比较简单,需求讲清楚,它帮你演绎,代码的错误还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