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 for: #社交媒体

知识:隐性知识更值得记录

在即刻上,我表达了「隐性知识更值得记录」的观点——

明面可总结为结构性知识的,不需太重点的记录,就好像工具书,有一个梗概索引,方便自己忘了之后回忆查找就行。非常值得重点记录的,是隐性的知识,尤其是那行关系重大的,这类知识不易获得,同时对框架有重要影响,随时可以因为这类知识而重塑整个架构。

隐性的知识往往需要反复实践,测试,才能明确的结果,获取成本高,但有价值。

后来得到了即友佛系也能赢的转发和认同——

就像我学的工商管理专业,学科知识真是太杂了,政治、经济、财务、金融、人力资源、计算机都有涉及。 毕业后找工作一脸懵,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对口的工作,直呼上当呀。 没想到自己创业后却大有用场,因为脑子里有印象,用到时几乎就是查字典。可以直接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,无论是工商注册、商标注册、人员招聘、市场营销、财务成本管理都能拿来复习一遍就用。 真是帮了大忙了,这个专业倒有点为创业而生的感觉。

趁着话题余兴,他把自己创业中的感悟分享了出来——

有这些知识加持,我的创业之路规避了不少坑。也有幸得以存活下来,虽然前后只花了几十万,却也成功运营了自己的 SaaS 品牌,而竞品却动辄需要几千万、上亿的融资。 现在复盘下来,有几个点做得还是挺独特的:

1.有品牌意识。品牌名与公司名同岁,三个字的品牌名牢牢锁定了我这八年的业务。极大缩小了前期试错的范围,赢得了宝贵的时间,减少了资金的消耗。

2.有战略意识。知道竞品太强大后,本能地用了战略分析的方法,得出了要想存活必须走差异化战略。而做差异化加上得到里常听到的“产品经理”这个词,就意识到必须要学做产品的技能。就走上了自学产品经理之路,懂套路后效果非常明显。

3.有成本意识。因为略懂财务,又熟读《大败局》,知道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命脉。而互联网公司最大的成本是人力成本。

第一年自己一个人,第二年招了一个技术做全栈。第四年业务上来后才招了视觉设计师、前端设计师。至此形成了最小化的产品团队,扩大规模主要靠向服务器要效率。

4.重构企业架构。为了责任明确,去管理化,设计了一个部门一个人的组织架构。如此就从机制上实现了,公司管理产品化。只需要各司其职,产品好了,公司自然就好了。因为不需要管理,现在才有了大把的追剧时间。

5.客户意识。只通过产品订阅收费盈利,将公司盈利与客户价值绑定,从根本上保证以客户为本。

6.股权意识。一开始就是为活不为大,弱水三千只取一瓢。知道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跟人合伙,自始至终都是 100%控股。

在不确定的路上,自己坚持下来的可能性远大于多人共同坚持。也坚决不听那些投资人的忽悠,什么大公司的 1%远比小公司 100%股权更重要的鬼话。

Read more

苹果:为 Jony Ive 离开苹果叫好

最近又出了一本关于苹果的新书,叫《AfterSteve》,主要内容整理自对 Jony Ive 访谈,知名科技评论家阑夕总结了这本书的内容:

财经记者 Tripp Mickle 出版了一本报道苹果公司的新书「乔布斯之后」(After Steve),小标题就更直率了,是「苹果如何成为一家价值万亿美元的公司,并失去了灵魂」。

为了宣传新书,Tripp Mickle 摘了一些素材,去 NYT 上发了篇文章,主要是写苹果前任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是怎么和 Tim Cook 不和并离开苹果的,细节很是丰富,而且怎么说呢,很适合改编成狗血的耽美剧:

  • Jony Ive 很不适应 Tim Cook 掌管苹果之后对于财务的计较,2014 年发布 Apple Watch 的时候,Jony Ive 希望在库比蒂诺礼堂外搭建一个奢华的白色帐篷,供应商为整场活动报价 2500 万美元,但是这笔支出被苹果的财务卡住了;

  • 最后,要不要花 2500 万美元搭建帐篷的决策被送到了 Tim Cook 那里亲自开会拍板,Tim Cook 思忖许久,还是同意了 Jony Ive 的预算,但是 Jony Ive 事后对同事说,开会讨论要不要给他批这笔钱,是他最开始意识到苹果变得不一样的时刻,言下之意就是乔布斯肯定不会这么卡他的想法;

  • Jony Ive 在 1997 年的时候,向乔布斯提议要给当时的 iMac 设计一个半透明的蓝绿色外壳,灵感来自澳大利亚悉尼邦迪海滩的水域,这个外壳的制造成本会是标准外壳的 3 倍,但是乔布斯什么都没说,直接就批准了费用的增加,并以其为核心卖点向消费者们推销;

  • 乔布斯的脾气不好人尽皆知,他经常在公司里发火,但是 Jony Ive 总能让乔布斯冷静下来,也只有当 Jony Ive 在办公室里的时候,乔布斯才会有意克制自己发脾气的情绪,他们两个经常一起吃饭,同时乔布斯也几乎每天都去设计工作室和 Jony Ive 聊天;

  • 2005 年,因为担心惠普会把供应链主管 Tim Cook 挖走,乔布斯说服董事会,把 Tim Cook 升任 COO,并推荐他作为自己的继任者,与此同时,乔布斯也安抚 Jony Ive,保证设计团队继续会是公司一人之下的地位,苹果所有的产品都要给予 Jony Ive 最核心的介入权限,「不要让设计师们失望」也是这个时候苹果开发团队都要遵守的潜规则;

Read more

金句记录 2022-04-30

互联网批评太快,击溃创造

「批评」轻松又快速,「创造」困难又缓慢。——华尔街商学院心理学家 Adam Grant

为什么互联网的舆论环境只会走向更差,而很难变得更好?其实这句话讲完了。当困难又缓慢的创造,被轻松又快速的批评击溃,那谁愿意在互联网舆论里发表自己的「创造」呢?

我自己喜欢表达,最近主要在即刻上分享一些我觉得有意思,有价值的东西。可以看到的是,段子流传最广,故意写错的带一点偏见的内容,则获得了最多评论量。我想起了一则流传甚广的笑话,每个人都教育张小龙怎么做微信。

所以,在即刻上,有即友在评论区里善意提醒说,小心在即刻里被人当成果粉,我的回答是,无所谓。这种无聊的问题不需要争论,以及可以因为这种无聊问题就血压升高的人,不需要关注以及回应。所以我很早表露了这个态度,「佛系」面对外界的声音,大部分是没有回应价值的。

模仿不可耻,模仿一百个,就是创造了

如果你只受某一個人影響,大家會說你是下一個誰誰誰;但如果你偷學的對象有一百個,大家就會說你渾然天成。——漫画家 Gray Panter

单纯原创性的想法,我觉得在当代社会,已经灭绝了。即便是在社会上有重大创新的事物,比如智能手机,也不能说它是原创的,触控屏不是原创的,更早出现的 PDA 已经使用触控屏多年;手机操作系统不是原创的,诺基亚的 Symbian OS 统治市场多年;移动互联网不是原创的,当时已经有 Web2.0 浪潮,Google、Facebook、Paypal 正如新星冉冉升起;App Store 不是原创的,Linux 里叫包管理器;浏览器不是原创的,Firefox 还在和 Chrome 一较长短……

比起是否有原创性想法,我觉得现在能提出想法的人都十分稀缺。孟岩在节目里讽刺的,「大部分人说不出来,可能是因为他(脑里)压根儿没有可以分享的东西。」我想和现在内容获取过于便利有关,答案扼杀了思考,消灭了观察。

所以,如果我觉得,如果想偷别人一个想法,然后去实践,那就去实践吧,最后再加点自己的辅料,那也是不同的风味。就好像蛋炒饭一样,在扬州就叫扬州炒饭,在漳州就叫漳州炒饭,都是蛋和饭,但可以有无限多种做法。

Read more

金句:不要奢求能看清所有事实

不要奢求能看清所有事实,但也不要认为只有自己看到的一面才是事实。——caoz

caoz 在公众号里吐槽「不尊重事实」的歪风邪气四处泛滥。他认为,正常的情况应该是:

尊重事实,理解逻辑,基于事实和逻辑,而非情感和立场,进行判断,然后再阐述自己的立场,你反对谁谁谁也好,你支持谁谁谁也好,可以谈,但分清事实,理清逻辑,让判断不被这些情绪所干扰,然后才是表达立场。

但现在:

事实不重要,谁掌握了解读权,谁就掌握了事实。

我认为,这是一种信息寻租。正如 caoz 所说,有的领域「没有唯一权威的评判标准」,所以很多人熟练地运用这种方式浑水摸鱼,制造大量的虚假信息,他甚至是无意的。

众口铄金。

Read more

现在的互联网像是黑暗森林

现在的互联网早就不是零几年大家憧憬的互联互惠的美好世界,更像一个黑暗森林,每一个可能发声异见的人,一旦暴露坐标很容易就会被消灭,消灭的是个体,谁消灭的呢,谁都清楚,但无法定位到具体的谁,这才可怕——来自豆瓣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