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 for: #阅读

网络孤独感:我们更像是一个顾客,拿时间与精力在赛博空间里购买认同感

机核网刊登一篇文章,很是感慨,说「互联网彼此让人感觉更加遥远了」。

每个社交区块就好像小泡泡

我发现这些社交区块,像一个个小小的泡泡,大家只在这个小泡泡里社交。

我们有两个解决办法,一个是把泡泡吹大,一个是寻找更多的小泡泡。目前来看,我感觉第二个办法正在被频繁的使用,但我觉得这个办法或许并不是很有效,因为我们对社交是有深度要求的,而一个个小泡泡难以让我们进行深层次的交流。

网络孤独感的来源

城市存在的本身就包含了极强的目的性,而这“目的性”会影响到每一个在城市生活的人。大家在特定的场合与时间都有自己存在的“目的”,这就让我们也会对在场的其他人也有相应的期待。而这份期待,会让我们忽略别人的其他方面。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孤独来源。

互联网和城市一样,本身都具有极强的目的性,但不同的是互联网的效率更高。互联网让我们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找到自己的同好,但换句话说就是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把我们的生活碎片化了。

喜欢区分内人和外人是人的一个生物本能。我们对圈内人更有好感,而互联网细化我们的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我们就有了无数个小圈子,或者叫小泡泡。[……]表面上我们接触了那么多和我们有相同爱好的人,我们为什么还那么孤独呢?因为实际上我们没有接触彼此,我们不了解对方,我们仅仅是彼此的一个头像,一个网络昵称,以及几句话。 我们更像是一个顾客,拿时间与精力在赛博空间里购买认同感。

Read more

股市:牛市的 3 个阶段

大名鼎鼎的投资者霍华德·马克思(Howard Marks),每次发布投资备忘录,都会被金融行业津津乐道。在最新的投资备忘录中,他谈到了牛市的 3 个阶段。

第一个阶段:只有少数有远见的人相信,事情开始变得好转

第二个阶段:大部分投资者意识到,增长实实在在发生着

第三个阶段:所有人都认为,事情在变好,永远

但,霍华德·马克思说,在牛市最后的顶点到来时,大部分人认为股价上涨是积极的迹象,但只有少数人意识到,股价上涨等同向于未来的收益过度预支,预示着股市的逆转,和当前的状态不可持续。

Read more

未来:循序渐进,然后突然爆发的变革

蒂姆·奥莱利,是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,也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技术类书籍出版商 O’REILLY 的创始人。

19 年 1 月时,他在个人网站上写了一篇趋势预测,目前来看,每一项都命中了:

  1. AI 和算法无所不在

  2. 其他地方正在竞相超越美国

  3. 中国与非洲发生的变革

  4. 下一代农业技术革命

  5. 气候变化

  6. 基因工程

  7. 神经接口

  8. 在线学习

  9. 对政府的信任危机

Read more

新消费:新消费回归传统

评点:来自财新的大稿,近几年,一群 TMT 跨界投资者高举高打,以「市销率」衡量消费品项目,造成了许多神话和幻象。现在,潮水退去,居然谁都在裸泳。

新消费品牌竞争度过早期

据咨询公司贝恩调研统计,2018 年被其纳入追踪的 46 个本土新生势力品牌中,在 2018 年至 2020 年的三年间,仅有 17 个品牌维持了原有增长速度(年增速超过 10%),另有 17 个品牌未实现增长,且未能跑赢品类增速。

据贝恩上述调研,2016 年在市场上活跃的彩妆品牌,到 2021 年底,近 30% 不复存在;而当下彩妆品牌中,40% 成立不到五年;2016 年所有的护肤品品牌中,12% 已悄然退市;现有品牌中的 35%,在过去五年内才进入市场。

跨界而来的 TMT 投资理念验证失败,过高估值需 2 年消化

2020 年,从 TMT(科技、媒体和通信)投资领域跨界而来的投资人,带来了与传统消费企业不同的估值体系—— 市销率估值 ,包容了新消费品牌烧钱不盈利的状态。但与互联网平台型公司不同,以利润换规模、达到相对垄断的模式在消费品行业很难行得通。

「消费新品牌的打法是『轻资产』模式,大部分是来自线上运营体系的流量成本,这些成本没有所谓的『规模效应』。随着流量变贵,成本反而上升了。」邓旻表示。

2021 年下半年以来,部分品牌未能兑现原定业绩,打击了投资者追高估值的信心,加上一系列政策和地缘政治事件影响,新消费投融资相比一年前显著趋冷。多名消费领域投资人对财新表示, 目前行业处于等待大部分消费项目消化高估值的状态,这一过程或需两年以上。

新消费品牌的增长引擎——电商逐渐熄火

资本退潮与业绩放缓互为因果。一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消费领域投资人告诉财新,此前 新消费品牌的很多增长都是牺牲利润、短期做大 GMV 的结果 ,如今不敢大手大脚花钱了,或者融资已经出现短缺,增速自然放缓。

国内消费领域已经不知道投什么好了 ,现在更关注『出海』品牌。零售大盘表现不好,『淘系』去年不涨了,抖音很多人越做越亏。」一名元气森林的投资人表示。

前述消费投资人亦告诉财新,从 2021 年的「6・ 18」大促就能看出,电商平台增长乏力,这意味要吃存量,即同品类其他品牌的份额。「如果本来就是新品类,此前还可以伴随着大盘成长,现在等于失去了大环境增长趋势的助力。另一个现实问题是,消费已经热了两年,很多项目『深口袋』基金已经投了一遍,还能找谁投下一轮?」

品类明星美妆类目,增速甚至低于同期社会总零售
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1 年全国化妆品零售额 4026 亿元,同比增长 14.0%,高于 2020 年 9.5% 的增速。但受限于整体消费放缓,从 2021 年下半年到 2022 年前两个月,化妆品零售额的月度同比增速始终维持在个位数,3 月更同比下降 6.3%;2021 年 7 月–9 月受疫情影响显著,增速甚至低于同期社会零售总额。

Read more

沟通:论废话

作者朱自清

无用即是废

“废话!”“别费话!”“少说费话!”都是些不客气的语句,用来批评或阻止别人的话的。这可以是严厉的申斥,可以只是亲密的玩笑,要看参加的人,说的话,和用这些语句的口气。“废”和“费”两个不同的字,一般好像表示同样的意思,其实有分别。 旧小说里似乎多用“费话”,现代才多用“废话”。前者着重在啰唆,啰唆所以无用;后者着重在无用,无用就觉啰唆。 平常说“废物”,“废料”,都指斥无用,“废话”正是一类。“费”是“白费”,“浪费”,虽然指斥,还是就原说话人自己着想,好像还在给他打算似的。“废”却是听话的人直截指斥,不再拐那个弯儿,细味起来该是更不客气些。不过约定俗成,我们还是用“废”为正字。

无用而有用,废话实际沟通感情

道家教人“得意而忘言”,言既该忘,到头儿岂非废话?佛家告人真如“不可说”,禅宗更指出“开口便错”:所有言说,到头儿全是废话。他们说言不足以尽意,根本怀疑语言,所以有这种话。说这种话时虽然自己暂时超出人外言外,可是还得有这种话,还得用言来“忘言”,说那“不可说”的。这虽然可以不算矛盾,却是不可解的连环。所有的话到头来都是废话,可是人活着得说些废话,到头来废话还是不可废的。道学家教人少作诗文,说是“玩物丧志”,说是“害道”,那么诗文成了废话,这所谓诗文指表情的作品而言。但是诗文是否真是废话呢?

跟着道家佛家站在高一层看,道学家一切的话也都不免废话;让我们自己在人内言内看,诗文也并不真是废话。人有情有理,一般的看,理就在情中,所以俗话说“讲情理”。俗话也可以说“讲理”,“讲道理”,其实讲的还是“情理”;不然讲死理或死讲理怎么会叫做“不通人情”呢?道学家只看在理上,想要将情抹杀,诗文所以成了废话。但谁能无情? 谁不活在情里?人一辈子多半在表情的活着;人一辈子好像总在说理,叙事,其实很少同时不在不知不觉中表情的。 “天气好!”“吃饭了?”岂不都是废话?可是老在人嘴里说着。看个朋友商量事儿,有时得闲闲说来,言归正传,写信也常如此。外交辞令更是不着边际的多。——战国时触詟说赵太后,也正仗着那一番废话。再说人生是个动,行是动,言也是动;人一辈子一半是行,一半是言。一辈子说话作文,若是都说道理,那有这么多道理?况且谁能老是那么矜持着? 人生其实多一半在说废话。诗文就是这种废话。 得有点废话,我们才活得有意思。

废话让人放下、休息

有但诗文,就是儿歌,民谣,故事,笑话,甚至无意义的接字歌,绕口令等等,也都给人安慰,让人活得有意思。所以儿童和民众爱这些废话,不但儿童和民众,文人,读书人也渐渐爱上了这些。英国吉士特顿曾经提倡“无意义的话”,并曾推荐那本《无意义的书》,正是儿歌等等的选本。这些其实就可以译为“废话”和“废话书”,不过这些废话是无意义的。吉士特顿大概觉得那些有意义的废话还不够“废”的,所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。在繁剧的现代生活里,这种无意义的废话倒是可以慰情,可以给我们休息,让我们暂时忘记一切。这是受用,也就是让我们活得有意思。——就是说理,有时也用得着废话,如逻辑家无意义的例句“张三是大于”,“人类是黑的”等。 这些废话最见出所谓无用之用;那些有意义的,其实也都以无用为用。 有人曾称一些学者为“有用的废物”,我们也不妨如法炮制,称这些有意义的和无意义的废话为“有用的废话”。废是无用,到头来不可废,就又是有用了。

废话不废,空话真空,少说空话

话说回来,废话都有用么?也不然。汉代申公说,“为政不在多言,顾力行何如耳。”“多言”就是废话。为政该表现于行事,空言不能起信;无论怎么好听,怎么有道理,不能兑现的支票总是废物,不能实践的空言总是废话。这种巧语花言到头来只教人感到欺骗,生出怨望,我们无须“多言”,大家都明白这种废话真是废话。有些人说话爱跑野马,闹得“游骑无归”。有些人作文“下笔千言,离题万里”。但是离题万里跑野马,若能别开生面,倒也很有意思。只怕老在圈儿外兜圈子,兜来兜去老在圈儿外,那就千言万语也是白饶,只教人又腻味又着急。这种才是“知难”;正为不知,所以总说不到紧要去处。这种也真是废话。还有人爱重复别人的话。别人演说,他给提纲挈领;别人谈话,他也给提纲挈领。若是那演说谈话够复杂的或者够杂乱的,我们倒也乐意有人这么来一下。可是别人说得清清楚楚的,他还要来一下,甚至你自己和他谈话,他也要对你来一下——妙在丝毫不觉,老那么津津有味的,真教人啼笑皆非。其实谁能不重复别人的话,古人的,今人的?但是得变化,加上时代的色彩,境地的色彩,或者自我的色彩,总让人觉着有点儿新鲜玩意儿才成。不然真是废话,无用的废话!

Read more